中國建筑學會地基基礎分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總工程師、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期間兼任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部資源節約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部安委會副主任,還兼任國家大劇院業主委員會副主席;
中國建筑業協會原會長;
曾任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院長;
教授級高工、德國工學博士;
曾任首都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新型智庫首席專家、同濟大學建筑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轉型升級顧問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建設工程領域企業家高研班指導專家。
現任中國建設貿促會特聘智庫專家。
主要專著:
1、《建筑產業轉型升級與哲學思辨》(第一版,2020;第二版,2023,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中國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研究報告》(合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22);
3、《中國城市建設數字化轉型發展研究報告》(合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即將出版);
4、《轉變建設領域發展方式的思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5、《用全面和辯證的思維做好房屋震害研究分析》(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6、《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工作指導文件匯編》(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中國建筑業協會深基礎與地下空間工程分會
王新杰 ,男,1937年出生,教授高工,原北京市城建設計研究院院長,中國地鐵工程咨詢公司總經理。現任中國建筑業協會深基礎與地下空間工程分會首席顧問,對我國地鐵建設和北京城建作出了重大貢獻。北京市專家組織與領導北京、上海、廣州、南京、青島等大城市或輕軌的研究與設計。發表許多專著與論文,如《中國樁與深基礎工程理論與實踐》(英文版)、“注漿技術在我國地鐵中的應用”、“中國快速軌道現狀與發展”,是中國地鐵建設中化灌技術推廣應用的倡導者,將化灌技術納入地鐵建設的設計,如處理托換、覆沙堵水等高難工程化灌技術是不可或缺的技術措施。中科院國家科委國家化灌工程研究中心論證專家組組長、廣東省化灌工程中心立項專家組組長。并多次在國際、國內灌漿會議上宣讀論文。
張晉勛,男,1967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工程總負責人,中國建筑業協會深基礎與地下空間工程分會會長。199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獲工學博士學位,入職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張晉勛從事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研究應用27年,品行端正、治學嚴謹,長期堅持在工程第一線潛心鉆研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大型復雜結構和地鐵與地下工程施工領域,建立了系列施工技術體系,在重大技術、重大裝備和重大工程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為我國工程施工技術躋身世界前列做出了重要貢獻。負責了天安門廣場改建、北京銀泰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設,主持了國家體育場為代表的夏季奧運會工程項目群、國家速滑館為代表的冬季奧運會工程項目群、首都機場T3航站樓、大興機場航站樓、國家博物館、馬代國際機場、地鐵及新首鋼大橋等重大工程技術工作。入選首批“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物和北京首屆“高創計劃”科技領軍人才,入選國家百千萬人人才工程,獲評為2017年度北京學者,先后榮獲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結構大師”、全國建筑業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先進個人、北京市奧運工程建設功臣、土木工程學會優秀總工、“十一五”、“十二五”全國建筑業企業優秀總工程師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領域重大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政府科技進步獎6項,發表論文80余篇,主編國家標準2部、地標2部,參編國標和地標/行標7部,授權發明專利18項,出版著作9部。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分會樁基礎專業委員會
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工程院
基礎工程網
京ICP備14047922號-1 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京B2-20211842
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30號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科研試驗大樓新主樓A座A1011
成功提示
錯誤提示
警告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