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9 2424 0
全球工程機械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從傳統制造邁向智能升級。在“雙碳”戰略推進、技術革命爆發與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多重驅動下,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正站在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行業變革的浪潮已經來臨,誰能在新一輪洗牌中搶占先機?
風口一|二手設備出口,存量市場的千億藍海
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已從增量時代步入存量時代。全國人大代表、徐工機械總工程師、副總裁單增海指出,我國工程機械主要產品保有量超 900 萬臺,市場規模持續擴張,預計 2025 年突破 1500 億元,二手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近年來東盟國家的建筑和土木工程不斷增加,使得其對二手機需求旺盛。以挖掘機為例,2024年我國二手挖掘機出口出口量達12萬臺,首次超過新機內需(10.05萬臺)和新機出口(10.06萬臺),較2020年前年均不足1萬臺的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標志著行業正式進入 “存量出海”時代。
這一轉變不僅緩解了國內設備保有量過高的壓力,更開辟了中國品牌全球化布局的新藍海。海外新興市場的需求爆發是這一風口的重要支撐。在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工業化加速地區,基建缺口巨大,對高性價比設備需求旺盛。
但當前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市場起步晚、發展不規范,存在標準體系不完善、信息不對稱、流通效率低、再制造標準不統一等問題,阻礙二手車流通及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此,有關部門和業內人士也在努力尋求解決方案。
2024年4月8日,湖南省市場監管局、海南省市場監管局共同批準發布了《工程機械出口二手機維修及再制造通用技術要求》地方標準。該標準不僅填補了國內工程機械二手機維修及再制造出口領域地方標準缺失的空白,也是湘瓊兩省首例跨區域開展共同立項、審查、發布的標準合作典范。相信隨著未來越來越多的相關標準的頒布實施,將推動我國二手機出口產業向規范化、規模化、環保化發展。2025年兩會期間,單增海也就二手設備提出了相關建議。
風口二|綠色化轉型,電動化與再制造的雙輪驅動
在 “雙碳”戰略背景下,綠色化成為工程機械高質量發展的底色。2024年全年共銷售電動裝載機11220臺,同比增長212%,全年滲透率為10.4%。電動叉車、升降工作平臺等產品同樣增長顯著。
"工程機械電動化絕非簡單的動力置換,而是一場圍繞應用場景的系統性革新。"廣西柳工機械電動產品與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強一語道破行業轉型本質。目前,國內頭部企業已實現全品類產品電動化布局,電動裝載機在港口裝卸、礦山運輸等場景展現出顯著優勢。
中聯重科智能高機電動化滲透率已超90%;徐工機械新能源產品收入同比增長26.76%,其中新能源裝載機收入增長近2倍……當前電動工程機械的整體滲透率仍有待提升,未來發展空間巨大。BCG預測,我國純電動工程機械市場將在2025-2026年達到爆發點,到2035年滲透率或將達到30%。
再制造技術作為綠色轉型的另一支柱,正迎來政策風口。5月22日,工信部印發《關于開展再制造機電產品典型應用案例推薦工作的通知》,加速推動再制造產業發展。湖南省2024年底率先出臺《促進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方案》,以“標準筑基、品牌突圍”雙輪驅動,為產業轉型探路。
風口三|智能化革命,重塑全球競爭力格局
智能化技術的快速滲透,為工程機械行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5G、AI 與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應用,為工程機械行業比如礦山裝備的無人化、少人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產品的智能化方面,5G網絡的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特性,使得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更加及時、準確,能夠實現對礦山裝備的實時遠程控制;AI技術則賦予設備自主決策和智能分析的能力,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學習和分析,設備可以根據不同的工況自動調整工作參數,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工程機械設備的智能化,極大地提升了其作業效率。在甘肅S28線靈臺至華亭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中,柳工首例水穩標準施工工藝無人機群作業應用案例實現。這些設備搭載北斗定位系統,通過傳感設備收集環境信息并上傳至基站,根據參數規劃最優作業路徑、速度和碾壓次數。3臺設備僅需1人控制,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質量,減少了人力成本。
此外,還有工程機械設備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比如中聯智慧產業城實現平均每6分鐘下線一臺挖掘機,每18分鐘制造一輛起重機。三一重工已有33座燈塔工廠建成達產,其中北京樁機工廠和長沙18號工廠獲得全球“燈塔工廠”認證。海外智能工廠布局也在加速,三一重工在印尼成功建立首座海外“燈塔工廠”,實現全網絡連接和少人化生產,將中國智能制造標準復制到海外。
風口四|新興市場崛起,重構全球市場格局
當前,海外市場正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重點。2024年,中國工程機械累計出口額3826.49億元,同比增長8.87%。盡管出口增速有所放緩,但提高海外市場份額和產品毛利率仍為多數企業發力點,多家企業境外收入占比達到50%以上,比如中聯重科2024年境外收入233.80億元,同比增長30.58%,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51.41%,同比提升13.37%。
2025年出口市場依然保持穩定增長,1-4月我國工程機械出口金額為180.7億美元,同比增長9.01%;挖掘機作為工程機械行業的代表產品,其出口表現與整體行業趨勢吻合,1-4月出口34405臺,同比增長9.02%。
然而2025年開局以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歐美地區貿易壁壘高筑,地緣政治沖突不斷,中國工程機械出口面臨價格競爭力降低、成本壓力與潛在風險加大等挑戰,國際貿易風險仍需警惕。
對此,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需針對海外不同市場的特點制定相應策略,尤其是關注新興市場帶來的廣闊機遇。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25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基建投資需求將達1.8萬億美元,占全球新增需求的28%。其中交通基建(港口、鐵路)占比35%,集中于東南亞(越南、印尼)及中東歐(波蘭、匈牙利);能源基建(光伏、風電)占比30%,西亞、北非(沙特、阿聯酋)因減碳目標加速項目落地。
盡管在短期內我國工程機械出口面臨增速放緩壓力,但長期來看仍處于“揚帆啟航”階段,工程機械企業應通過技術迭代、區域深耕、服務升級,從單一設備供應商轉型為全生命周期服務商,最終占據產業價值鏈更高端。
站在產業變革的關鍵節點,中國工程機械應以行業風口為支點,以技術創新為內核、以全球視野為格局,在存量盤活與增量創造中尋找平衡,方能在全球工程機械的新一輪洗牌中引領變革,讓 “中國智造” 成為全球產業鏈的核心參與者。
成功提示
錯誤提示
警告提示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