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6 2226 0
大興區融媒體中心消息 近日,在位于大興經開區的北京天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璣科技”),一批數智化施工監管智能終端設備正在準備啟運青海,即將投入格爾木南山口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建設中。作為一家專注北斗智慧工程應用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天璣科技以“北斗+智能建造”為核心,通過技術融合與模式創新,為基建行業數智化升級注入新動能。
從“厘米級”到“全場景” 北斗時空信息技術賦能施工精準定位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作為國家重要時空基礎設施,其高精度時空信息技術為工程建設提供了關鍵支撐。在天璣科技,記者看到了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北斗高精度定位終端,結合RTK(實時動態差分)技術,可實現厘米級精度,廣泛應用于土方工程、路面攤鋪、橋梁架設等場景,成為施工機械精準作業的“導航儀”。
自2017年成立以來,天璣科技的技術發展經歷了從單一北斗定位到多技術融合的演進。早期,聚焦北斗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解決傳統測量效率低、精度不足的問題。隨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發展,推出施工過程管理系統,實現數據實時測讀與分析。近年來,引入AI、BIM、數字孿生等技術,推動施工管理向智能化、自動化邁進。
天璣科技的施工案例顯示,機場跑道無人攤鋪系統通過北斗時空信息技術實現自動化作業,施工效率提升30%以上。用于水利水電工程的“無人智能碾壓系統”,較傳統人工碾壓效率提升20%~30%,壓實均勻性顯著提高,避免漏壓或過壓問題。此外,在邊坡、大壩等高風險工程安全運維中,北斗時空信息技術實時采集位移、沉降數據,發現異常及時報警,為災害預警和應急處置提供技術支撐,有效提升工程運維安全性。
從“抽檢”到“全監控” 數字化管理助力隱蔽工程透明化
在傳統施工工藝中,地基與基礎施工等隱蔽工程因依賴人工檢查和紙質記錄,質量管控一直是行業難點。天璣科技通過融合北斗定位、物聯網傳感器、BIM(建筑信息模型)、AI等技術,構建隱蔽工程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施工到驗收全程透明化,為業主和監理單位提供實時監督依據。
以公路建設為例,傳統壓實度檢測依賴人工抽樣,效率低且數據不全面;天璣科技的北斗智能系統可實時監測壓路機軌跡、速度和壓實遍數,確保每一處路基達到設計標準,并自動采集壓實度、平整度等數據,以圖形化形式在終端顯示,輔助機手規范操作。
在打樁工程中,通過地基增強系統(CORS)將定位精度提升至毫米級,樁位、深度、傾角等數據實時上傳云平臺,項目經理通過手機即可查看3D施工模型。中建三局在雄安新區項目中,采用該系統實現200多臺樁機協同作業,工期縮短25%。
類似場景還延伸至水利水電大壩工程,天璣科技“智能碾壓系統”通過安裝在施工機械上的北斗終端及傳感器,實時采集數據并與設計指標動態比對,推動隱蔽工程從“抽檢模式”向“全過程100%監控”轉型。
從“經驗驅動”到“數智驅動” “智慧工程”重塑基建底層邏輯
天璣科技創始人、總經理羅樹江介紹,在基建領域,天璣科技正以“智慧工程”模式重構無人化施工的底層邏輯——北斗系統的高精度時空信息技術是無人設備的“眼睛”,數字信息化平臺則是“大腦”。通過深度融合北斗時空信息、物聯網、BIM等技術,天璣科技構建了覆蓋“設計—施工—運維”全生命周期數字主線,推動行業從“經驗驅動”向“數智驅動”轉型。
據了解,其大數據管理平臺可基于北斗采集的施工數據生成詳細報告,幫助業主和施工單位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據統計,該模式下項目利潤率可提升5~8個百分點,安全事故率下降60%,被視為“行業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變革”。
在北京大興,天璣科技的產品應用于京雄城際鐵路建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沉降監測等。目前,天璣科技已形成軟基處理、樁基處理、路面施工、土方施工、在線安全監測等核心產品體系,廣泛應用于公路、鐵路、水利、機場、能源、房建等領域,典型項目包括日照交發、武漢交投、江巷水庫大壩等。
“未來,我們將持續以技術創新推動數智賦能工程建設和運維的高質量發展,為基建新質生產力貢獻更多科技力量。”羅樹江表示,從精準定位到全周期管理,從單點突破到模式重構,天璣科技以北斗時空信息技術為支點,正引領基建行業數智化變革的新篇章。
成功提示
錯誤提示
警告提示
評論 (0)